【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及时看到每天的最新内容,并参与讨论和分享,在此十分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前不久,欧盟亚太部长级论坛在瑞典首举行,邀请了65个国家参加,但中国并未受到任何的邀请!

要知道的是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着极大的影响,没有中国的参加,那还是亚太地区的论坛会吗?

而中国对参与亚太事务的域外国家早有表态:亚太地区理应该是各国加强合作的一个桥梁,任何国家都不得将其当成是发展自身利益,实行边缘政治的一盘棋局!

一个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亚太的政治大论坛却连邀请都没有发出,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亚太与印太截然不同

美国推出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简称印太战略),是以美日印澳四国为核心,挑拨南海主权争端来拉拢相关东南亚国家,然后延伸至南太岛国和与印度洋沿岸小国!

这种战略的叙事是先设立中国在该地区的霸主形象,然后美国作为拯救者为这片地区带来“自由和开放”!

唯一的破绽是,这些曾经被美国嫌贫爱富而边缘化的国家。在以往的美国为中心的圈层等级划分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第四级。

这种前倨后恭的嘴脸,始终是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逻辑,被拉拢的国家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否保持长久的可利用价值,或者只是采用对等实用主义原则,见好处就进,不见好处就退。

欧盟的印太战略是怕中美之间的地区竞争,会让其丧失话语权,尤其是怕被中国威胁到美国的霸权地位!

而亚太就不一样了,更多还是为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而建立的合作组织,与印太有着天壤之别!

欧盟背后的阴谋诡计

欧盟的整体治理能力来源于其成员国的权力让渡,而主权国家让渡的权力越多在国内受到的阻力会变得越大!

这让深化欧盟一体化的脚步举步维艰,欧元作为欧洲的统一货币是欧洲一体化的标志,也是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的妥协之下达成的!

简单的理解就是不损害各自的利益且有好处的事情就很好办,但是那些为了整体的好处必须有人要牺牲的事就得无限次的讨论谁来当这个冤大头!

之前的欧债危机正是由于各国掌控自己的财政政策,只能进行各不损害式的优化,做不到损益补贴的整体式优化。因为难以协调内部各成员国的政策措施,使得欧债危机拖了很长得时间。即使在危机过后做了一些优化调整,但也是进展有限。

2015年难民潮出现,由于欧盟的内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这让欧盟的边界成员国实际担负起到了欧盟边境的作用,导致他们的不足的管控能力承受了巨大的边境压力,难民只要穿过欧盟边界的成员国,就能随意进入其他欧盟国家,这让不少成员国家以关闭边境来应对。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严重打击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信心。英国在欧盟的时期,也常常指责其为难以合作的盟友,自身游离在欧元区之外,不愿意完全融入。英国脱欧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采用全民公投的方式让人对英国政客缺少担当、害怕责任的形象记忆犹新。

2020年新冠疫情中欧盟面临应对失措的困境,卫生、抗疫方面的权力也如同财政权力一样是掌握在各成员国的手中。尽管欧盟成立了疫情反应小组。但是处于疫情重灾区的成员国对欧盟的机构反应迟钝,各成员只顾自己缺少协调提出了尖利批评。

塞尔维亚是2014年成为欧盟候选国的,算是半只脚踏入欧盟,但是该国在疫情期间寻求欧盟帮助时,被“欧盟禁止出口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理由拒绝了,最终不得不公开向中国求助。

美国主导的北约

美国在冷战中为抵抗苏联,以共同防御为名挟持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时至今日苏联已经解体,而北约这个冷战产物依然存在。除了煽动西欧各国恐惧的对象从苏联变成俄罗斯之外,美国在西欧各国设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达到在事实上控制西欧的目的从未改变。

西欧国家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对抗美国所宣传的俄罗斯而加入北约,加入北约之后就形成了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战略挤压。就这样随着北约不断东扩,最终导致俄乌战争爆发,西欧各国也已经难以脱离北约的军事控制了。各国的军费开支要达到GDP的2%以便帮助美国分摊军事费用,这也是他们“甜蜜”的负担。

1958年法国戴高乐总统要求参与北约组织内的联合领导机构,而不仅仅是由美英说了算。并在8年后宣布退出北约,想要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谋求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随后的希拉克、施罗德到默克尔都为欧洲的战略自主努力过。

2023年5月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再次释放了战略自主的信号。在其回国途中接受采访,多次强调了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重要性。马克龙的表态受到了美国媒体的猛烈抨击,在欧洲内部也仅得到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匈牙利政策主任欧尔班·鲍的部分支持。

新老欧洲的意见分裂也让欧洲的战略自主困难重重,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作为“新欧洲”的中东欧国家持反俄立场,也就必然会选择依赖美国。这与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的意见相反。至于欧洲国家内的各种党派的立场,更是纷纷扰扰难以说清。

中美竞争,欧洲的战略空间

随着中美势力对比的改变,世界也逐渐从单一霸权走向了多边主义。美国想要继续维持霸主地位,构建盟友关系,排斥中俄的国际新秩序。已经无法利用从前说一不二的霸权地位来达成目的,除了加强队盟友的控制,还要拉拢自己以前忽视的力量。

欧洲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类似。所以加强对欧盟的渗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欧盟官员的众多表现,也处处显示了美国底色。

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七个孩子和老公,都生活在美国的美国人,在中国可是典型的裸官。经常在欧盟充当着美国政府“喉舌”,与美国的立场亦步亦趋。

欧盟宣布负责反垄断部门的首席经济学家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科特·莫顿担任,要知道这个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对美国企业的监管。最后在马克龙的反对之下,科特·莫顿迫于压力宣布放弃就任。

中国支持世界多元化,对欧洲实现战略自主成为世界一极,成为稳定世界的力量是持欢迎态度的。对欧洲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与美国相近的意识形态和军事依赖关系也有深刻的认识。

“一带一路”和欧洲国家的发展战略接轨也是采用共建、自愿的原则,意大利的加入和退出都是自由的。中欧班列采用的是联合运营模式,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加强了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

影响欧洲的战略走向的因素相当复杂,使得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前后不一、左右摇摆。这就是欧洲的模式,一块由众多大大小小国家分立的地区,一个不断调和改变的联盟。让长期处于大一统意识下的中国观众感到他们的好动多变、难于理喻。

无论多少协议签署,多少论坛讨论,最终还要落实到执行力上来。

就像18年前的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欧洲各自制定的探月计划,只有中国是按照预定的时间做到了一样。

西方政治人物对历史责任的观念淡薄,更多的是为了当下的选票发表一些迎合选民情绪的观点,对于造成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他们默认所有决策都是当下的理性选择,这也是由西方的政治体制所决定。

在长期战略和持久推动的计划中,他们很容易因为一时的困难而调整方向,或者改变立场。像欧洲战略自主这项从戴高乐就开始的事业,对他们来说显得任重道远,心力不足,其结局也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结语:

面对世界格局的改变,在多元化格局之下,各种势力都在为未来秩序中的位置而使出浑身解数。一时的纷纷扰扰,难免让人眼花缭乱。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保持必要的战略定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充分利用自己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成功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沉着应对目前的各种挑战。心怀天下,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